本项目拟在单位现在有研发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添置所需的研发设备、检测设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先进设备支持和实验保障。 项目投资总额为 5,518.37 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在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研发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司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和整体竞争力。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水平。本项目主要研发方向为: (2)前瞻性技术研发,包括超微线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漆包线前瞻技术研发项目。 公司近年来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随着研发领域拓展,公司现有研发和检测设备无论从检测精度还是设备数量上都将难以满足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同时现有研发环境场地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公司计划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项目拟利用公司已有的研发成果及项目实施经验,优化研发环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检测设备,新建研发楼。 本项目实施后,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保持和增强技术优势,进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将为公司提供充足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储备,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助于公司扩大现有产品优势,拓宽产品应用领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研发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 公司产品已经应用于变压器领域,日益扩展的业务范围,使公司面临不同下业、不同客户要求、不同产品标准、不同技术条件的复杂业务局面,对线材的粗细、重量、传输效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目前在电磁线的传统应用领域,尤其是特高压输电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储备了丰富的研发成果,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 未来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需不断改良和升级现有产品。同时公司为顺应行业的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需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如超微线、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漆包线技术等,进而提升公司产品的性能,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来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本项目在公司现有研发架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础性与前瞻性技术的研发能力,通过开展特高压变压器用高强度铜银稀土导线、耐高温漆包换位导线以及薄漆膜换位导线的基础研究,持续推动基础技术的进步,如持续提高屈服强度、高温粘结强度、整体抗弯性能以及薄膜漆厚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生产良率,支撑公司质量管理,改进产品质量。本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必要举措。 传统的电磁线产品因为自身特性的原因,在传导性、粗细等方面已完全达不到新兴行业对线材产品的质量标准。电磁线产品由原先的粗旷式发展转向精细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其中超微线材生产属于精益生产范畴,由于线径细、漆膜薄等特性,对生产设备以及工艺均有较高的要求。 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线材小型化、传导效率、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预计未来超微线材的整体需求及技术要求将快速提升,为国内自主生产的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丰富公司产品种类,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 公司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研发队伍,在本行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研发效率,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技术研发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需要跟上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改善研发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及时掌握技术前沿信息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团队,攻克新的技术难点,加快成果技术转化。 本项目将有效整合公司现有的研发资源,有效解决业务快速发展与新增研发人员不匹配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在电磁线 余年的技术积累,研发队伍长期稳定,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公司拥有一支富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梯队层次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研发技术团队,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曾成功研发了多项知识产权。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日,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 45 人,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均具有多年电磁线行业工作经验,研发实力突出。公司技术人员专业覆盖了有色金属、材料、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数控技术、材料成型、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学科。 此外,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人才培训体系,定期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学习、同业交流等方式,全面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公司形成了内部储备和外部协作相结合、注重经验积累、形成规范化文件记录的研发技术体系。 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改善研发设备及研发环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外部技术交流等方式使公司技术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为公司对前瞻性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公司多年来在加强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同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探索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技术运用,确保公司的研发产品质量。目前公司所生产的各个产品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对行业技术创新做出了较大贡献,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公司经过多年在电磁线领域的精耕细作深入研究,目前已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研发技术大部分已实现成果转化并量产。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拥有 59 项专利。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依托本公司组建了“中国机械工业绕组线工程研究中心”。 公司还获得国家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颁发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荣誉。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纸包绕组线》系列三项国家标准、《漆包铜扁绕组线》系列四项国家标准、《240级芳族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国家标准和《换位导线》系列四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制定了《电力变压器用绕组线选用导则》。公司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够为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公司一直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报告期内,公司与东北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了技术研发的理论基础,利用行业先进理论对公司的业务进行了改进及完善。公司通过持续深化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从而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对公司科研体系形成了有效支持。公司产品创新能力强,具备综合工艺技术优势。通过合作,公司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推动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为规范化、程序化研发项目管理,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研发项目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公司建立了《新产品研制管理流程》。完善的研发管理制度为公司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司在长期的研发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成果,形成了规范的从研发技术到产品化的业务流程;并建立了整套贯穿整个流程的研发评审规范。 这些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为研发中心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公司良好的激励机制也为募投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探索完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考核体系和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公司研发团队积极申报专利。 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中央、国务院、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颁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企业自主技术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9 年 8 月,国务院提出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健全组织研发技术、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围绕产业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同时国家与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与规划,也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2021 年 1 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通知》2021 年—202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1 年 4 月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凭借持续深耕的技术和创新实力,2021 年被评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并于 2024 年 4 月通过复核,再次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符合国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鼓励和大力扶持的政策导向。 本项目总投资 5,518.37 万元,其中场地建设及装修费用 972.00 万元,设备购置费 2,990.30 万元,建筑工程及另外的费用 54.80 万元,基本预备费 118.87 万元,研发费用 1,382.40 万元。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36 个月,本项目实施最重要的包含设备购置与安装、人员招聘及培训等,研发课题实施等。 本项目已于 2022 年 2 月 9 日在沈阳市辽中区发展和改革局进行备案,备案号为“沈辽中发改备[2022]5 号”。 本项目属于不涉及生产环节,不存在工业型污染。本项目已于 2022 年 7 月 14 日取得沈阳市辽中生态环境分局出具的《关于电磁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沈环辽中审字[2022]14 号)。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产金额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思瀚研究院(国内产业研究领导者,主体业务:可研报告、行研报告、计划书、等规划业务,产业研究信息,帮企业精准获悉产业资讯。